我只是突然超级超级想吐槽 很多很多事 很多很多人 好的坏的
我收到了冲击 或者换言之是受到了鼓舞?
鑫鑫同学调到组。织。部。去了——这是激发我吐槽思维的导火线。
组。织。部,说实话,一个想去却不敢想的地方。
他说他最近非常好。我从心底是佩服+羡慕的。一个敢于辞掉大家都还羡慕的一份工作,转头考了个乡。镇。企。业,还没半年时间,居然可以调到组。织。部。究其原因,也无需深挖,但是的确是要自己有实力的人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的一个跨越。工作之后,难免有抱怨,觉得忙的要死工资又低。会想着当初去了企业会不会更好一点。百度上搜索仕途成功的人的生活轨迹,但是却看不出他们的共性。得出结论,一切都是要碰运气。也许心里慢慢产生了得过且过的混日子的想法,就算自己都不清楚。老妈说,女孩子要求可以不要那么高,生活压力也不用太大。我总觉得,有些事情,就算做、或者不做,表面上虽然看过去都是一样的,但是在你看不到的深处,总有一切事情会因为你做的一些事情慢慢改变的。有的时候,我想更努力一点,但是站在这个前后都摸不到边的地方,感觉几乎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着力点,都使不上劲。他说,一个人的想法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他现在的方向是李。源。潮,我突然想起来,我过去几个月的科长说,他从一个小村子走出来,刚到贵。溪。统。计。局,目标就是当局长,现在他已经跨过了这个目标,成为副县级了。“一个人的想法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很普通谁都会说的一句话,让我心里那个很不现实、不敢说出来的目标变的亮了起来。我是很容易被鼓动被正面刺激的人,我的人生就算不会因为朋友的一言一行改变,但是我也很想感谢这些有意无意说出来的话。
今天刚好讨论到今年的国考,11月29日。我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在忙着准备上海的华硕学院,同时忙着准备11月底的国考。很有目标很有动力的一段日子。现在真的是转眼工夫,一年。这一年之后站在现在这个位置,工作状态有时候可以说是矫情又憋屈。很多事很多人,觉得不对的,觉得不好的,看不爽的,看不惯的,知道要忍,但有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会参合进去议论一番。工作总是不会很顺利的,工作的人都知道。特别是我不是专业学财务的,记得工作的几个月来,最无助的就是第二次做财务,前任师傅不在了,一个人做到某地反就完全无从下手,不知道为什么会算出这样的数字,也不知道下面要怎么做,完全一个真空状态的感觉,打电话问其他队的会计,被告知电话里说不清楚。我和泽楷聊,他写“这是你一个人的战斗,没有人可以帮你”,我知道他言重了,但是“这是你一个人的战斗,没有人可以帮你”。我记得那天楼下的桂花树很香,在房间里都可以嗅到,却没有必要哭的很伤心。一两天可以完成的报表,花了好久时间终于做出来了,把所有的程序步骤都折腾清楚已经拖到第二个月的凭证都来了。接着这个月的凭证一鼓作气的花了1天时间全部搞定了,终于可以“深呼吸”了~我可以理解到那句言重的话,“这是你一个人的战斗,没有人可以帮你”。
感觉吐槽太细致了,还是觉得想记录。说科长。现在已经要叫书记了。初来咋到,很不喜欢的一个人,因为“人云亦云”,身边的很多人都在耳边议论他的不是。4个月,其实不到4个月,对一个人的评价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时候也可以一分为二。他说你什么时候回南昌,回去了生活就可以安定下来;他说年轻的时候要多磨练多做事,没什么坏处;他说年轻人不要打牌,不好;他说倒酒不要倒这么满,放个小杯子在旁边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就倒掉;他说我们是一个科的你一直都可以当我是你的科长……在一个办公室,听他说了很多。虽然也感觉的到他的骄傲他的虚荣他的抱怨他的唠叨,但是看不惯之余更多的应该是习惯。对一个人的看法真的可以一分为二,看不惯不代表不喜欢。他从小村庄出来,当过局长,回头又当科长——跑业务下企业,现在终于提拔到了副县级,对于一个没有背景的农村出来的人很不容易,他说他完全没有激动的心情,我说是不是觉得这个职位志在必得,他说也不是可能是年纪大了。我心底的目标绝不是副县级,想来想去自己也说不清是什么,但是第一次一起吃饭,他就和我们说,年轻人,要有目标。
隔靴搔痒。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了这个词。上个星期和小刘聊天,聊到“聊天”。感觉和原来的朋友很难聊的和以前那么畅快了,总感觉聊天的话题停留于表面的肤浅,切入不了要害。想着是不是网络造成的阻碍,他说有这个因素,更多可能是在不同的领域要谈及一个话题会无从切入。我很怕和以前的一些东西渐行渐远,同时又总想着人是不能留恋过去的,然后黏黏糊糊理不清楚。树上的知了说“你不舍弃一些东西,你就永远不会长大”,李开复说“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有度量接受不能改变的,有智慧区分两者的不同”。都很有道理,但是最可恨的是“中庸”这个东西,它永远不会明确的告诉你“哪一些东西是你要舍弃的”“有什么样的智慧可以如何区分这两者的不同”。志鹏写过“最寂寞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什么都听得明白的,一种是什么都听不明白的”。其实不对,所有的人都会寂寞,包括大部分像我这种“又听的懂又听不懂的人”。
接着,上次突然晃过一个念头,要研究下大部分人的言行是受理性思维控制还是感性思维控制。自己也分不清自己的行为是感性控制多还是理性控制多。感性,我好像一直在喜欢不该喜欢的东西,一直想纠正但是好像越纠越不正,不想这样下去,但是心它又不是方向盘,想把它转向哪边就能转的。理性,始终觉得如果没有利益的引导就不能接受某个对象,想把家事背景前途以及是不是能帮我达成理看的太清楚,我直接说,我的感情观有问题。想看不惯别人的一些行为,就会指出来,其实安静下来想想,可能没有谁的做法不对没有谁的做法对。是对是错,谁规定的呢?反正肯定不是我,我啰嗦个什么?不影响我个人又何必去计较。别自以为是的唠叨别人了。从小刘身上看到很多自己不好的地方。自省,要看清楚自己的不足——自以为是、论是非、容易激动、口气太过强硬——一直都知道,就是不清楚自省了之后是不是有好转,自己没法分辨,别人可能有意见也不敢提出来,所以多方面更要注意。以人为镜,真的还蛮神奇。但是到底理性指向还是感性指向比较好,最终还是说不清。人多半是感性的吧,就算自己觉得理性的东西,也是被自己的感性认定为的“理性”。还需加强修炼,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
不知道其他开始工作的人是不是一样,但是我可以感觉的很清晰自己的一些变化,看到自己的一些变化觉得很神奇,又有一种我是我、我的灵魂是我的灵魂、我在看我灵魂活动的感觉。完成角色的转变,是一件痛苦的经历,特别是当你发现你所处的环境没有提供你转变的平台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最难坚持,最容易放弃。我没有勇气放弃、没有资本放弃,又在不同的话语以及鼓动中知道自己不能慢慢因为满足于现状而消沉。有时候自我厌恶,觉得都这个年龄了还因为BL萌的死去活来,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但是想来想去,不调剂一下生活岂不是很无聊。总感觉这和“忙里偷闲”有着差不多的意义XD回到开题的话,有些事情,就算做、或者不做,表面上虽然看过去都是一样的,但是在你看不到的深处,总有一切事情会因为你做的一些事情慢慢改变的。啊?这好像是哲学里的质变和量变……
敲字敲了一个晚上,只是突然很有感触,要把这种心情记录下来,以便以后消沉的时候可以提醒自己!虽然很多东西,不是“加油”两个字可以囊括的,但是说起正经事,无论是我对别人、还是别人对我,最后总结的都是类似“加油!”这样的话。
说了这么多,好像每次说也说不清楚想也想不明白。每次想思考一点东西都感觉脑子里众多的东西让自己思考不能。记录下来,与君共勉。不知道君是谁,就当自己和灵魂是两个个体好了。二OO九年十一月七日到八日凌晨。